日期:2024-03-05 15:52 来源:市财政局 字体:[ 大 中 小 ] 打印
枣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市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
2023年11月30日在枣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
市财政局局长刘全红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:
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现将我市市级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项报告,请予审议。
一、市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
我市市级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共2家,分别为枣阳市金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金盆担保)和枣阳市光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光武产投)。截至2022年底,2家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资产总额7.36亿元,负债总额2.05亿元,所有者权益5.31亿元,营业收入66.64万元,净利润29.09万元。金盆担保2022年国有资本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98.83%,光武产投2022年国有资本占注册资本比例为100%。
二、市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情况
(一)聚焦规范运行,持续健全管理体系。坚持以制度促规范,以规范促落实,指导督导金融国企针对省委巡视、各级审计反馈问题,参照同类型企业管理模式,查漏补缺,举一反三,先后制定完善公司章程、议事规则、风险控制等20多项规章制度,企业内部治理日趋完善,各司其职、权责对等、运转协调、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,确保各项业务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进行,从源头上化解金融企业管理风险。
(二)聚焦做大做强,持续赋权扩能。一是通过“四补”机制向金盆担保注资2500万元,激励公司依法依规拓展业务范围,推出动产不动产抵押担保、联合担保、股权质押以及第三方补充担保等近10种担保方式。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支持金盆担保将担保费率从1. 5%降低至0.8%,为在保企业减免缓缴担保费13. 3万元。三是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,光武产投与汉江控股、汉江资本共同成立枣阳汉江光武新动能产业基金,基金规模5亿元。四是丰富清欠手段,组建由公检法司、纪检、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清收专班,实行“一企一策”强力清收,化解在保银行不良贷款1180.38 万元,清收欠款201.41万元、资产484万元。
(三)聚焦服务发展,持续支持实体经济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,帮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、攒后劲。光武产投直接投资企业15家,投资金额3.28亿元;金盆担保为14家企业争取续贷担保业务1901万元,在保余额1.75亿元,累计为全市6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6.63亿元。
(四)聚焦凝心铸魂,持续激发内生动力。常态化开展党的理论学习、清廉国企建设等工作,围绕强党建、深改革、提质效、优队伍等工作环节持续攻坚克难,不断推动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,确保金融国企各项工作行稳致远,在更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展现新作为、谱写新篇章。
三、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
虽然我市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国有金融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需提升。一是地方国有金融企业业态不够丰富;二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仍需完善,国有金融管理改革仍需稳步推进;三是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质量总体处于安全、可控状态,但相关金融企业还需要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
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党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关于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规定,进一步优化国有金融资产布局,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资产,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、控制力、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(一)加强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领导。坚持党要管党、全面从严治党,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国有金融企业治理统一起来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,加强国有金融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,强化党内监督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“两个责任”,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机制建设,构筑防范地方国有金融资产流失有效机制。
(二)加强防范金融风险意识。督促国有金融企业履行好防控金融风险的主体责任,促进国有金融机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。健全资产约束机制,保证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,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。加大外欠清收力度,建立季调、月勘、周催制度,以最大力度清欠回收,确保国有金融资产良性循环。
(三)加强服务实体经济主体责任。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与实体经济俱荣俱损理念,加强并改进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。发挥好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,引导国有金融企业把握好发展方向、战略定位、经营重点,突出主业、做精专业,使地方金融企业的市场定位准确,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。
(四)加强推进集中规范管理。依法依规履行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管理职责,认真负责组织实施基础管理、经营预算、绩效考核、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。不断深化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、改革,完善管理机制、健全管理制度,运用市场化、法制化手段,增强企业活力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,加强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的审议意见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各项工作,推进我市国有金融企业行稳致远,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以上报告,请予审议。